更多
推薦資訊
-
2017-6-19“綠色稅制”邁出實質步伐 新環保稅法2018年起實施
-
2017-6-19兩會催熱VOCs治理,十多個行業正在用這個VOC減排“殺手锏”
-
2017-6-19VOCs治理市場或迎爆發
-
2017-6-19環保部:堅決關停取締治理無望的“散亂污”企業 VOCs治理問題也上榜

行業動態
記者3月17日從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了解到,根據科技部公布的《“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試點專項2017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2017年,國家將支持定向擇優項目數4個,國撥總概算約1億元。
而去年10月科技部公布的《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試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已確定,2017年擬安排34個項目(不再安排青年項目),約占專項總任務的30%左右,國撥經費總概算約10億元。上述指南均提出,鼓勵產學研用聯合申報,項目承擔單位有義務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對于企業牽頭的應用示范類項目,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
科技部介紹,已會同環境保護部等相關部門及部分地方科技主管部門,制定了國家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專項實施方案,將組織開展監測預報預警技術、霧霾和光化學煙霧形成機制、污染源全過程控制技術、大氣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空氣質量改善管理支持技術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范等6項任務科研攻關。
記者了解到,2017年定向擇優的4個項目針對性非常強。
其中,“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研究排在首位。這項研究將定量解析燃煤、工業、生物質燃燒、機動車和自然源等對一次顆粒物的相對貢獻及顆粒物二次形成轉化中的同位素分餾特征并探索關鍵化學機制。由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和環境保護部組織申報。
“空氣質量改善管理支持技術”研究針對我國“十三五”及中長期臭氧污染防治形勢和需求,分析全國大氣臭氧污染態勢,解析城市和區域臭氧污染成因和影響因子,構建臭氧污染模擬、預報和溯源的集成技術,研究我國臭氧污染防治和前體物管控的技術路線和管理制度體系,提出全國分區域、分階段臭氧污染防治目標、策略、技術路線和管理制度。這一研究項目還包括綠色技術評價方法及產業政策體系的研究,將提出綠色技術轉移轉化評估機制、金融政策體系;建立“綠色技術銀行”運行機制與管理體系,主導服務3-4家綠色環保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提出不少于3項的綠色產業政策及配套措施。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是目前應對霧霾的重要措施?!按髿馕廴韭摲缆摽丶夹g示范”研究將建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尺度高分辨率大氣污染物動態排放清單平臺,突破區域內低矮面源及無組織排放的實時量化技術,開展大氣重污染的空間來源和行業來源預報。
同時,這項研究還將針對小散亂企業、工業大院、農村面源、貨運卡車等,開展減排技術的篩選與綜合評估,提出成本低的管控措施方案和監測監管技術體系。構建區域“社會發展-污染排放-空氣質量-人群健康”的系統化調控方案與情景分析技術平臺。集成大氣專項的研究成果,建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長效機制與區域一體化支撐平臺,提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達標的路線圖,構建解決區域大氣污染問題的整體技術方案。